不忘初心 绿色再生

数字化转型赋能可回收输液瓶(袋)管理

字体大小:

执行机构: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合照 final.jpg


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深入实施,医疗机构作为生活垃圾的重要产生源,其可回收废物的分类收集与全过程监管成为城市废物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医疗机构产生的可回收废物种类繁多,特别是未经污染的输液瓶(袋),作为优质单一类型塑料(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因其高回收价值及特殊处理要求,成为资源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监管难度大等原因,这些资源往往被混入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置,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输液瓶(袋)循环利用后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GEF SGP)的支持下,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联合黄冈市商务部门公布的黄冈市医疗机构输液瓶(袋)回收企业湖北塑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塑洁”)实施“数字化赋能医疗机构可回收塑料输液瓶(袋)全过程管理示范项目”,在示范城市红安县推行输液瓶(袋)回收溯源电子系统,旨在实现对医疗机构输液瓶(袋)回收全过程的精准监管与高效管理。


图表 4 现场访谈.jpg


为确保系统的有效运行,摸清示范城市基线情况,项目团队面向输液瓶(袋)收集、转运相关方组织了13次实地调研,收集157份调研问卷,深入了解示范城市医疗机构输液瓶(袋)回收的现状与问题。基于调研结果,项目组编制了详尽的基线调研报告与分类回收指南示范手册,明确了收集容器、临时存储空间、操作流程等关键环节的规范要求。这些标准的制定,为回收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片1.jpg


针对基线调研中反馈的监管难度大等问题,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通过实现全国、省、市、县四级行政区划的划分管理,各级监管单位可实时查看和管理所辖区域内的输液瓶(袋)回收情况。项目启动后,红安县通过平台注册医疗机构累计23家,其中21家医疗机构开展了数据采集工作,截至2024年7月31日通过平台回收和清运可回收物专用垃圾包共885包,共处理玻璃输液瓶6330kg、塑料输液袋5170kg,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监管效率和准确性,还促进了跨区域协作与信息共享。


图片2.png


为增强输液瓶(袋)相关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与操作技能,项目团队积极组织宣传培训活动,通过现场教学、发放操作手册等方式,向输液瓶(袋)回收人员、收运人员、分拣人员等普及相关知识与技能。截至2024年7月31日,项目组累计开展集中培训1次,走访医疗机构现场培训15次,发放输液瓶(袋)回收规范指南手册125份,覆盖医疗机构内回收人员17人,运输人员4人,分类分拣人员101人,后勤管理人员3人,总计151人,其中女性106人,男性45人。同时,在示范医疗机构开展试点工作,对暂存间标识、操作流程等进行优化与张贴,制作并向21家医疗机构发放医疗机构暂存间标识牌,为全面推广积累宝贵经验。


图表 10 输液瓶(袋)暂存间标识牌.jpg


随着示范项目的实施与经验积累,协会将继续扩大医疗机构输液瓶(袋)回收溯源系统的覆盖范围,对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回收功能进行一对一现场使用培训,同时发放操作手册、张贴暂存间标识等。接下来,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将持续深耕创新领域,不断探索并应用前沿的技术手段与高效管理模式,以科技赋能医疗机构垃圾分类工作,促进其向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更新日期: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