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绿色再生

温宗国:中国废塑料进口禁令对全球环境可持续性的影响

字体大小:

2021年1月21日

 

1月18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温宗国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中国废塑料进口禁令减少了全球环境影响》的研究论文。研究定量化了由中国废塑料进口禁令引起的18个主要国家(地区)、6种类塑料的贸易流动及处理模式变化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及生态成本,并通过情景分析预判了出口量下降、回收率上升等长期的环境影响,为未来提高国际废塑料贸易的环境可持续性指明了方向。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温宗国教授为第一及通讯作者,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谢苡灵为第二作者。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出于转移环境风险和填补原料空缺两个方面的各自需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废塑料输出不断加快并逐渐形成常态,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健康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曾经最主要的废塑料进口国和最大的塑料生产国, 2017年印发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简称“禁令”),禁止了包括废塑料在内的24种固体废物的进口,导致全球废塑料贸易流动向东南亚国家的转移和整体流量的下降,从而倒逼世界各国的废塑料处理方式逐渐发生改变。由于各国对废塑料的处理方式及其结构比例各异,处理技术的成熟度各不相同,贸易流动及处理结构的改变势必会对全球环境可持续性造成巨大的影响,却尚未得到定量化的科学揭示。

 

本研究基于2008-2019年全球国际贸易数据,建立基准情景与2018年情景,综合核算中国“禁令”前后国际废塑料贸易流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涵盖了18个与中国废塑料贸易来往密切的样本国家(地区)和6种塑料类别。贸易流动分析(图1)发现,与基准情景相比,2018年全球废塑料贸易总量下降了45.5%,其中中国的进口量下降为基准的4.6%。马来西亚取代中国成为最大的废塑料进口国,东南亚五国的进口量增加到基准的3.62倍,而随着东南亚各国纷纷效仿中国推行限制进口的举措,这一趋势在2019年有所缓解。

 

640.png

1 中国“禁令”前后六种废塑料的国际贸易流(单位:吨)

 

本研究进一步以1kg废塑料为单位建立废塑料贸易与处理系统开展环境影响评估。研究主要考虑将废塑料进行卫生填埋、焚烧和回收再生三种主要处理方式(图2),关注全球变暖、细颗粒物形成、淡水生态毒性、人类致癌毒性和用水量等5项与废塑料处理密切相关的中点指标,分别计算国内处理、出口、运输三个环节中全球环境影响变化的绝对值,从而识别2018年贸易流变化的环境影响及生态成本(图3)。贸易流量的变化仅对全球变暖产生了负面的环境影响,或多或少地改善了其他四个指标,整体上促进了全球环境的可持续性。经评估,中国“禁令”2018年在全球节约的生态成本高达23.5亿欧元,相当于2017年全球废塑料贸易金额的56%。

 

微信截图_20210128142058.png

2 贸易流变化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的系统边界(以中国向日本出口为例)


微信截图_20210128143243.png

3 2018年贸易流变化的环境影响及生态成本

 

为探究未来全球废塑料贸易与管理可能的变化,研究开发了两类预测情景及其组合情景,分别设定不同幅度的“出口量下降”及“回收率上升”参数。计算表明,减少出口和提高回收率都是降低废塑料贸易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各类情景可减少约15.4 ~ 32亿欧元的生态成本,其中“出口量减半+回收率提升20%”的方案是最受推荐的情景(图4)。因此,发达国家应通过政策激励和财政支持,加强废塑料的属地化管理、提升回收率,而发展中国家需要提高对处置外国废塑料潜在环境风险的认识,并及时制定有关限制性的政策,从而改善全球环境可持续性。

  

微信截图_20210128143639.png

4 出口量降低、回收率上升情景及组合情景的环境影响比较

 

来源: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


更新日期: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