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绿色再生

疫情下解决马来西亚塑料问题刻不容缓

字体大小:

2020年7月9日

 

随着全球新冠疫情加剧,口罩、手套等含有塑料成分的医疗用品的使用量大增。然而,这些塑料用品因没有被妥善处理而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塑料污染问题已不是新鲜事,也有不少骇人听闻的数据和新闻被报道出来。在201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一项研究,显示塑料污染问题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该报告指出,每个成年人平均每个星期吃进约5克的塑料,分量相等于一张信用卡大小。近期的研究更进一步指出,水果蔬菜也含有塑料颗粒。我们的食物来源,正遭受塑料颗粒的“入侵”。然而,罪魁祸首乃是我们──人类。如今,塑料污染问题在疫情下却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了。

 

微信截图_20200721100220.png

 

一直以来,马来西亚已经有不少的团体或个体自发性推行各种减塑,零垃圾等公民意识运动。然而相比每全球有800万吨的塑料流入海洋,每一分钟有100万个塑料瓶子被制造出来,我们的醒觉运动还是有待提升及加强。此外,马来西亚在全球20个塑料垃圾管理不当国家中排名第八。这也意味着,近37万吨塑料没有被妥善处理,而被送往土埋区或更甚的是,流入河流和海洋,污染水源及食物源。

 

如今,冠病疫情蔓延全球,基于安全距离等措施,好不容易开始的减塑运动不但被打回原形,甚至因为卫生安全的缘故,塑料用品如食品包装、医疗用品,含有塑料的口罩手套等被大量生产和使用。于是,口罩不止罩着我们的口,也“罩”着我们的环境,使我们“呼吸困难”。越来越多随手丢弃的口罩,在阳光雨水的侵蚀下,慢慢分解为塑料颗粒传播开来,而我们却束手无策。如何处理每日大量产生的口罩垃圾,以及如何处理同样大量的一次性塑料用品,必须获得政府与大众的关注。企业寻找环境友善的替代材料也刻不容缓。


口罩虽然挡住了病毒,却成了地球窒息的另一个源头。当塑料分解成小小的碎片,虽然我们肉眼看不到,塑料却还在。全民需要一起在这艰难的时刻,加强民众教育,大家为自己居住的环境负责,而不是等到大自然“反噬”才来后悔。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徐丽昀



更新日期:2020-07-21